Odani Motohiko | SP extra: Malformed Noh Mask Series Half Skeleton’s Twins (Left / Right) 2007
Photo credit:mori art museum

將20世紀現代雕塑的角色,放進確切的「現代」,亞洲雕塑家開始以哲學的思維,變造雕塑的形體與內涵。從傳統雕塑到現代雕塑,形體一直是最重要精確的討論焦點,在石雕、木雕,甚至演進到現代雕塑後,新型材質減弱傳統雕塑重視的可觸、靜態感,到了當今現代雕塑思潮,雕塑家徹底以「空」、「虛」概念,顛覆雕塑的實體表象。

 

日本當代藝術家小谷元彦 (Odani Motohiko),就稱自己的作品是「虛」的雕塑。近來他在位於東京的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幽體的知覺」一展中,呈現出完整、成熟的作品,何來「虛」之有?他曾在訪談中說道:「雕塑若要呈現不可見的東西,就應從沒有生物生命的地方開始,把雕塑的內容加上更多透明性,這也是雕塑獲得所謂『靈性』的可能。」這樣的哲學思想,呼應他一直以來擅長利用材質影響作品的技法,在一定題材的前提下,親手塑造出擁抱結合現實與幻想的作品。

 

 

蒲浩明 | 那天 2008
Photo credit:蒲浩明雕塑工作室

在台灣,關於雕塑的探討,也在具體的雕塑作品中,強調了一部分「空」靈狀態。台灣當代藝術家蒲浩明曾發表一系列「透明空間」、「曖昧空間」雕塑作品,深埋在作品底蘊中的是古典雕塑精神,但蒲浩明使用不鏽鋼平板材料,將之巧妙的重疊、共用,參透出一種透明,卻又具體不過,正看像平面,卻是名符其實的立體雕塑品,蒲浩明曾說:「每一件人體扁平鏤空作品,就是把3D立體壓縮在2D線條中,因為線條的先後時間因素而成為四度空間。」

雕塑家形型過程的思考歷程,已跳脫傳統雕塑寫實的束縛,朝更精神性的道路邁進。

Odani Motohiko | Skelton 2003 Photo credit:mori art museum

恆久,是雕塑的一項特質,也於是在材質運用上多以木、石為基礎。擁有多元變化性自由特質的樹脂,則常見於 Odani Motohiko 作品中,成為完成他對作品想像的重要元素。

在作品超然的姿態中,觀者容易感受到映入眼簾的衝擊與不安,森美術館在展覽中展出 Odani Motohiko的雕塑、裝置與攝影作品,選擇在結合西洋與日本傳統意念的作品中,傳遞一種恐懼與痛苦感。Odani Motohiko 特別欣賞樹脂持久白色的特點,並將之素淨的一面,延伸成扭曲和放射延伸的形體,反映內心對雕塑的無限想像。

 

 

 

Odani Motohiko | SP2: New Born (Viper A) 2007 Photo credit:mori art museum

陰影的適切運用,會加深雕塑作品本身的美感,但 Odani Motohiko 試圖在其中用不同角度觀察。他認為陰影這一般被視為非形體的元素,其實可以在看似「空」的概念中將之具象,也於是在他的部分作品中,會出現白天看是半透 明,夜晚觀賞卻其鮮明無比的效果;而在「虛」的方向,他則是在塑造的過程中,使用意想不到的布、鯊魚牙齒、毛髮等材料,將觀念引導到實在的物件與作為。現代藝術家構築起對雕塑未來的想像,用更超脫的手法再現現代雕塑,給予觀者對實與空之間並存的啟發性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