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契小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導致行動不便,並留下一道難看殘忍的傷痕。馬提亞有一個智能不足的雙胞胎妹妹,在不懂事的年紀,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從那天起,他拒絕敞開心房走入人群,並認為自己不值得接受這世界對他的善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兩個孤獨的人相遇,並且認識了彼此。同樣充滿缺憾的過去,將他們牽引在一起,對未來不一樣的期待,將他們阻隔在魚缸的兩側,看見彼此,試著觸摸,卻永遠也感受不到對方的溫度。

  我們時常期望能遇到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但如果明明了解彼此,卻又總是無法跨過眼前的距離,各自在自己的世界沉淪,望著對方想大聲呼喊,卻又總是提不起勇氣,心底的聲音如此強烈渴望被接收,卻又清楚明白不可能,和平平淡淡,沒有知音,哪種比較寂寞?

  書名取得很有意思---質數,只能被一和自己整除,就像每個人,都是完整又獨特的個體,與其他人有一部分相同、共有的,剩下的,則是僅屬於自己,那是種不會被其他人取代的特質。

  書中的男女主角,所謂相知相惜卻又無法在一起的人,就像孿生質數一樣。他們在所有人群中,有著最接近彼此的位置,卻又永遠隔著一個偶數。有著最近,卻又只能看著對方孤獨的遙遠距離。

  說到孤獨,這讓我想起一位日本作家,總喜歡讓故事中的主角(抑或配角)描述成不喜於面對紛擾的現代社會,寧可對著自己說話,即使整整一個禮拜都沒有和第二個人說過話,也能夠自得其樂地享受著孤獨。看似憂鬱到有點酷酷的帥氣,有時候還真的會被所吸引忍住也想試試這寂靜的孤獨是否真讓人沉溺,但事實上,一個人要面對這沉重的孤寂,是像艱難且不討好的任務。如果真的要討論,我會說他就像貝貝說的,孤獨和寂寞是兩件事情。故事中的主角雖然樂於孤獨,但身旁總會有試著將他拉出,或是喜歡他親近他的人。因此,主角們總不寂寞。就好比書中的馬提亞,由於他難得的天賦,周遭充滿著一切關注,人群會向他靠近,即使他害怕恐懼這種感受。而艾莉契卻是一位渴求得到認同,但總被拒絕的女孩。因此她寂寞著。

  另外在本書中,兩位主角們總因為某些理由彼此互相錯過失去。就像是很多時候,希望擁有的東西,跟實際上能握在手裡的總是不同,我們盼望,並渴求,可是事實總難如願以償,所有的希冀在宣告破滅的時候,只能讓嘆息靜靜地看著事情發生,靜靜地面對將不再擁有的事實。小時後勇往直前,總認為自己可已做好多好多,就像個不畏虎的初生之犢。漸漸的,隨著時間而成長之後,開始了解對於未來不止可以擁有,也可以是無止境的失去。於是,我們畏懼,並開始退縮。

  對於馬提亞的決定也令我印象深刻。

  生命中很多時候,必須面臨抉擇,除了累積經驗,和多方面的考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便是當全部想法在心中排列組合,終於要定案時,那股「確定送出」的勇氣。「做選擇只需短短的幾秒鐘,其餘的時間就是在那個決定付出代價。」,書中的男孩長大後學會的一件事,也是書外的我們心裡漸漸明白的道理。作出一個決定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事情發生後,有責任有擔當的承受起那個決定所造成的重量。我們無法預見所有的未來,無法看穿這個決定所可能造成的全部後果,所以只得仔細思考、推敲。有人說這是一種衡量利弊之後,看似不得已的唯一出口,但卻也是經歷傷害之後,擔心受怕保護自己的藉口。害怕受傷而舉足不前,躲避一切傷害,同時也失去所有可能。

  面對愛情,很多時候也是,沒有因為跌倒而變的更堅強,卻因為失去過而變的更軟弱。

  曾在另一本書中看過一段話,「愛情會讓一個人變的幼稚,而還能保持理智的,則只能算是需要。」。有過轟轟烈烈無所畏懼的愛情之後,越來越容易面對愛情,我們反覆推敲,清楚的界定,我要的是愛情,不是傷害;我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難堪。但從此之後,愛情不再是難得的緣分,是我們寂寞的陪伴,變成一種需要,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樣,所以總是覺得,越愛越難,感情越談越累。在自己結下的繭內掙扎,弄得傷痕累累,卻愚蠢的可笑。

  在時間的洪流裡,我們學著成長,學會判斷,建立起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從莽撞轉變為成熟,無知蛻變為事故。總有被蛇咬的時候,卻不該因此害怕所有的草繩。必要時,拿出自己內心的勇氣,孤注一擲,努力爭取到的東西雖未必是最美好的,但努力的過程,必定是人生中極為難得的,無法忘懷的可貴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