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的孤獨(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台灣翻譯版本的封面真的很不吸引人想要去翻閱,為什麼一堆落葉之後要出現一張作者的臉呢,好難讓人理解,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個作家是在賣臉的,我看外國的翻譯版本明明就很有意境。再來就是質數的孤獨(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一看就能知道這不是一本Happy的小說,大概也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吧,對於每次到了書或電影的結尾,都還會期待主角起死回生的我來說是有點沉重的議題,不過很讓我很期待的是一個專攻物理的年輕作家,會怎麼把質數這個說簡單又有點複雜的數學套用進更加複雜的人性故事裡,會是什麼樣子。

 

      故事的開頭,作者很巧妙的一步步鋪陳,艾莉契和馬提亞一開始就遭遇了影響他們人生的重大意外,因此造成他們心裡非常大的陰霾,導致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順遂的顛簸。男女主角悲慘的遭遇讓這本書有了很不一樣的開始,也為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埋下的關鍵的伏筆,隨著故事發生的年份漸漸的開始發酵,1983198419911995199820032007每個年份之間都分別間隔了一段時間,我很喜歡作者這樣的安排,因為常常有些事情也沒必要去多加贅述,婆婆媽媽的交代一大堆,到後來也只是模糊焦點,並且隨著時間的段落,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在艾莉契和馬提亞在人生不同階段,他們的人格特質對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有多大的影響。還有在每個階段分別都設定了一個大標題,每看完一個章節之後再去想想標題,都會發現它有趣的地方,像是艾莉契在遭遇意外跌落山谷為了證明自己還活著的雪天使窟窿和馬提亞站坐在河邊等待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浮上來的米格拉想著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還有每個章節的頁數編碼都是質數這點也讓我感覺很驚喜,這些精心的安排為這本書增添了很多有趣的細節。

 

      質數的孤獨裡,艾莉契和馬提亞在孩提時候就遭遇如此重大的打擊,其中我覺得他們家人在這部分扮演著絕對關鍵的角色,艾莉契被父親逼著去學她不喜歡的滑雪或者連一杯牛奶都要被逼著喝下,艾利契強勢的父親總是要求她要按照自己理想的樣子去走,卻從來也沒站在艾利契的立場去考慮過,甚至連自己女兒喜歡不喜歡都不知道,當然也就不會去關心女兒身心的狀況,感覺真的很諷刺,父親最在意的竟然是加裡什麼時候才會出一個滑雪冠軍;也許父親是希望艾莉契將來能夠有很好的成就,但過於求好心切,不斷的逼迫讓孩子產生極大的壓力,於是便容易產生逃避的心理,反而造成反效果,艾莉契和父親也因此付出的極大的代價;記得以前被逼著要唸書考試的日子,常常耳提面命的說著要拿第一名、要上第一志願,甚至連被我有興趣的畫圖什麼的也會被要求要得到名次,說這樣才能保障能有一個美好、安穩的未來,雖然說父母這麼做都是出於愛和關心還有望子成龍的想望,但有時候真的讓人吃不消,結果反而會去反抗想要去推翻,記得我也曾經故意在升學考試裡故意不作答,偷偷的做了反抗的行為,雖然結果沒有成功但小小的反抗還是讓人有種報復的愉悅感。

      

      馬提亞的家庭氣氛也非常詭異,他的父母從來不肯去正視自己的孩子異於常人的事實,從米格拉還在的時候就是如此,他們總是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甚至馬提亞的母親阿德蕾給我的感覺是她好像很害怕一樣,他們從來不把對馬提亞的關心說出口,明明是最有資格表達關心的血緣親人,卻感覺如此疏離,這點也對馬提亞的人格有很大的影響,他總是害怕著自己會傷害到別人,他不想看到別人看到他時那種害怕的眼神,於是他便埋首於書中,不跟外界接觸,如此一來就不會有人因他而受到傷害也保護自己不會受到傷害。我覺得很多時候家人之間如果能多一點溝通,很多事情也會不一樣的,尤其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在心靈還沒成熟之前,家庭帶給他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記得我曾在書上看過很多真實的例子,很多性格偏差都是因為父母的打罵、虐待、缺乏安全感和父母本身行為不當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模仿,這些在日後對人格方面有著極大的影響,例如:連續殺人狂、自殘、食用人肉或是一些恐怖的人體蒐集癖好,根據調查這些犯案者都有著某些共同或者相似的遭遇和特質,像是父母離異、家暴等等,而且他們也都有著驚人的高智商,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這不是精神疾病,而是後天人格的偏差,一種反社會人格。但是在故事結尾的部分艾莉契和馬提亞都提到了對父親的思念,也許是意外發生後家人還是持續的關心著他們,即使只是一個淡淡的提醒或是問候,還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在這本書裡幾乎每個角色也都有著一段悲慘的過去,艾莉契家裡幫傭的索蕾塔為自己編造的一個可憐的身事,以逃避當別人問起她的丈夫時那種尷尬的場面,漸漸的她自己也有點信以為真了,只是當她向別人訴說這段悲慘的遭遇的時候也正以這種咒死的方式報復著出軌的丈夫。還有最親民的角色薇歐拉,她就像常常看到的校園青春喜劇裡常出現的任性、富有的天之驕女,但卻在十三歲的時候遭到姊姊同學的強暴(雖然薇歐拉以為這是愛情?!),因此連她也成為悲劇的人物,連帶造就的是別人的悲劇。丹尼斯的同性戀傾向連他自己都很難去接受,於事他只能默默的注視著馬提亞,站在他的身側陪伴著他,難過的看著馬提亞與艾莉契想著他們是天生一對,獨自守著他覺得最有價值的秘密,不過很高興他是這本書裡少數正視自己並且得到快樂結局的角色。艾莉契的醫生丈夫法比歐,從書裡透露的不難發現,其是這個看似溫和,個性開朗迷人的醫生帥哥也有著一段過去,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只要與他的平衡與理性相牴觸,便於予忽視。就像他明明可以感受到艾莉契內心的孤獨卻選擇忽視,但在長久相處下來,他與艾莉契的問題已經慢慢堆積到他無法忽視的地步,也只能爆發了,而且還一發不可收拾,當艾莉契讓他去高櫃上取白米的時候,看到已開封的包裝,以他的細心應該也能猜到艾莉契的想法,但他卻把白米往她頭上倒,病態而且慘烈的結束一切,但可憐的是到頭來他只是艾莉契在感到寂寞時的陪伴而已,也可能是他的內心的孤獨讓兩人碰撞在一起的吧,然而這個世界,誰也不法跟任何人比較誰的孤獨多一些,但他們的相遇也為彼此帶來了一點溫暖,即使最後也只能跟質數一樣無法真正觸及彼此。

 

      我覺得故事裡描述每一個角色內心獨白的部分也很棒,因為這樣縱使這些角色都有把心裏真正想不管是去隱藏或是忽視的人格特質,在外人的眼裡看來這些人沒辦法與外界交流的情感是寂寞的,但作者把腳色的內心世界描述的很詳細,讓我們清楚的知道看似寂寞的個體其實在我們看不到的另一面,他們的世界是很豐富的,就像我認為寂寞和孤獨是完全不一樣的,寂寞與孤獨,同樣都是一個人獨處, 只是寂寞時內心同時也感到掙扎,而且當你感到寂寞往往跟外在、他人給你的感覺有關,也許只是需要陪伴的感覺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感,給人一種比較負面的感覺,但孤獨就不一樣,因為你的腦袋是獨立思考的,就像我們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其他人都沒關係,而且精神層面來說,孤獨的感覺像是比較平淡、平靜的,可以是天馬行空或者像馬提亞一樣充滿了幾何,在思考的過程裡,整個世界也漸漸豐富了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