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實說,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對它這本書的感覺很薄弱。我想是因為這故事太過寫實,對它產生了一種「好像真的就發生在身邊」錯覺。用很多生活上的細節架構整個故事,人物與人物間的互動也很令人懷疑,是不是作者身邊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人物?然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借用了型像成了小說人物?常有作家會去改編「朋友」的故事,將別人的故事拿來加以改寫。當然,不知道是否是如此,這本書給了我這樣的感覺。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無意識地將重心偏重在馬提亞的那一半。尤其馬提亞和他的家人之間的互動,最令我感到難以言喻的感傷。如果將自己投身在馬提亞身上,在得知自己的雙胞胎妹妹是個智能殘障,父母親瀕臨崩潰的時候,當時的心情會是如何呢?即便馬提亞不是一個能夠直接表達感情的孩子,但是在最後他自己也對自己殘存的本能很驚訝不是嗎?

  馬提亞曾在班上阻止抓狂的妹妹,「妳看,妳沒有翅膀了。」這樣的畫面,就像是拍立得的相片一般,影像緩緩浮現出來。我頓時的感覺是,要是這種情景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應該會異常感動吧。米格拉激烈地揮動雙手,她看到了什麼?是不是只有馬提亞這雙胞胎哥哥才能理解?

  馬提亞將妹妹遺落在公園裡的那一段,抓住了我所有的專注力,這段充斥著無數的情感在裡面。馬提亞問母親︰「米格拉一定得去生日會嗎?」,這時他的腦袋裡是否已經看到那個公園的長椅?或是那條馬路的斑馬線?馬提亞心中應該也充斥著很多的疑問與預想得到的答案。就像米格拉一定會做什麼做什麼,但是他卻讓米格拉獨自一人待在公園裡,是因為那些自欺欺人的答案吧?

  每次看到書裡描寫馬提亞手上日漸增加的傷口,就有無數的畫面在腦海中浮現。記得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無意間發現朋友的手腕上多出了幾條深紅色的血痕,我試圖去抓他的手,而他只是將手抽離,並給我一個難以解釋的微笑。當時的我睜大雙眼,想要了解情況,但是卻說不出:「你怎麼了?」裡的半個字。很自責當時為什麼沒有說出口,就好像是我異如往常的冷漠一般,對誰都不了解。

  對於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或是闡述他人的心情,文字和語言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詩人、作家文人一樣,對文字、語言擁有相當的敏感,就像是雙手放進水池當中,輕輕撥動產生連理。

    所以人們寂寞。

    寂寞就是因為我們之間產生了高牆或是鴻溝,將自己閉鎖在圍繞城牆的堡壘中,默默地手護自己脆弱不堪的心。也許,這不是出自自己的本意,不會有人因為想要寂寞而寂寞。就算走在人潮擁擠的台北街頭,我們仍然會覺得孤獨寂寞,一不注意,與穿著西裝的男人擦撞,當妳回頭的時候,他已經被吞噬在人的潮流中。常常走在那如潮水的人群中,會感到莫名地害怕。怕什麼?害怕如果失足摔跤,那像雪崩般的孤獨感將吞噬自己的所有感官,像被上萬隻黃蜂釘刺靈魂。在此,默默慶幸自己身邊是有理解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他們會在你孤獨的時候踢你一腳,提醒著你他們就在你的身後,推你一把。

  大概也有人享受寂寞,品味撲鼻而來的孤獨吧?想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後存亡的人類,走在空無一物的高速公路上的感覺。那種想躺就躺、想跑就跑的孤寂卻有人解釋成自由,是不是也能說,孤獨也算是自由的另一種型式?男女關係結束之後,這是孤獨?亦或是種自由?在這本書的世界裡,所有角色都是孤獨的。現實生活裡,所有行人都是孤獨的。是不是自由也意味著逃避不了孤單?雖然我們都習慣了『自由』,卻也忘了,孤獨意味著失去、離別和抉擇吧?我並不是一位哲學家,也不是一位善於闡述的言語人,就不過是一個只活了二十年的黃毛小子,這種艱難探討的答案,就交給專家去解釋了。

  書裡的角色,我最喜歡的是惡女四人組裡的薇歐拉。雖然她被描寫得很霸凌、很惡毒,時而陰晴不定、一碰就爆裂的炸彈。不過就因為是這種性情的人,才能凸顯心靈空虛、孤獨的那種氛圍。在學的歷程中,應該就中學時期是最搖擺不定的吧?在空虛的心靈裡,有人會選擇用欺壓其他人,來顯示自己的能力,也同時填補心靈裡的缺口。薇歐拉在更衣間裡,利用極度噁心的手段,來測試別人對她的忠誠度,也許這裡就透露出了一些訊息。

  在此,我又想提起孤獨的副產品,就是團體裡的小團體,又是所謂的「小圈圈」,就像『惡女四人組』一樣。曾經有個人對我說:「不管你到哪裡去,都一定會有小團體。你如果討厭它,只是你無法融入它。」,這個理論讓我思考了很久,或許它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卻又讓人省思。我們因為無法獨立,所以聚集。群集越來越龐大,而這龐大的群集中,有類似的個體,他們自行畫出了一個圈。我覺得,即便成為了小團體,寂寞的心也不會因此減少。在人群中,小團體顯得更寂寞。就像在純白海灘上的沙堡一樣,一望無際下,孤零零的一做城堡,隨時都在害怕大浪、害怕漲潮。

    高行健似乎說過:「創作是孤獨的」,認識的學長從事著插畫工作,他是個自由工作者。他在自己網站上打了高行健的這句話,並默默提到自己是害怕寂寞的。的確,我們都害怕寂寞、害怕獨自一人的生活,害怕一個人的旅行、害怕陌生。創作是否也算是一種時間的旅行,而我們無法繫上夥伴、獨自埋頭苦幹,就如同汪洋裡的一艘小船,船上只有期盼釣到大魚的老人。

  我們都曾在汪洋中垂釣,不,應該說是拿著補網在花海中奔馳更為貼切。花海中間就有幾隻花蝶,翩翩起舞,你眼盯著其中一雙翅膀,慢慢靠近舉網。在創作的心境中,專注力會筆直地望向目標,進入了一種超越空間的境界。想像自己在一個人潮擁擠的房間,只有自己在一張桌子上拚命地寫著,寫一篇你不寫下來就會遺忘的故事。這時候,擁擠的房間其實和純白的空房間沒什麼兩樣了。這可以算是一種孤寂嗎?

  害怕孤獨、恐懼寂寞,人們的心裡總都有這麼一個方塊。雖然我們不是孩子,但我們仍會怕,怕獨自待在空盪盪的房子裡、眼看不見人煙的荒涼。所以我們將自身寄託在某件事物上,抵禦來自外在、內心裡的洶湧寂寞,一本書、一首歌、一場爭戰、一個人。有了寄託之後,我們是不是就不孤獨了?或者,因為與寄託關係的結束,顯得更加寂寞?也許會因為分離而感到寂寞,也許會因為故事結束感到寂寞,又或者因為兩人無法成為對方的寄託而感到孤獨不已。但是又何不嘗將孤獨當作是一種過程?當作是另一種型式的牽絆?我們都害怕寂寞,但是寂寞過後會更堅強,就是我們的堅強。

  我們再回來談書。書中讓人很難去解讀的,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艾莉契與馬提亞漸行漸遠的質數關係,若即若離、卻又不是毫無關係。兩人是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艾莉契的父親與艾莉契的不平衡的平衡,嚴厲卻又順從的父親,在滑雪意外之後,艾莉契的父親變得沉默。艾莉契偷偷將食物藏在餐裡,相信她父親並不是沒發現,而是不想接穿罷了。這是否是一種懺悔,在他的內心中,應該有一部份的自責,讓自已的女兒發生那樣悲劇的兇手就是自己。他心中的害怕可能多過自責,害怕著重蹈覆轍、害怕失去艾莉契。相較於艾莉契的父親,攝影師克羅札更趨近於艾莉契父親的角色。兩人的關係雖然只是師徒,但兩人之間的牽絆與信賴卻讓他們更像是親人。艾莉契和法比歐關係出現裂縫時,比艾莉契親生父親更早有所行動的,正是克羅札。克羅札在這可說是接替艾莉契父親的角色,彌補她父親所畏懼的。

  米格拉是整部書中,銜接艾莉契與馬提亞兩人的藕絲。對馬提亞而言,米格拉是他一輩子的遺憾、是一種懲罰,更是一條命運的瘡疤。對艾莉契而言,她是一種希望、是馬提亞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結束。馬提亞藉著自殘提醒自己所犯的過錯,不斷折磨自己,就像永遠不會結痂的刀傷。但因為米格拉是馬提亞心中的釘刺,艾莉契能從中找到兩人的相似處,能夠理解馬提亞。兩人分開之後,艾莉契在醫院門口看見酷似米格拉的女人,心中燃起的是希望。或許她早就知道那女人並不是米格拉,但艾莉契找到能夠讓兩人相見的理由,多麼期盼馬提亞回到這個城市中。故事的最後,艾莉契想像自己是浸泡在河水中的米格拉,幻想當時米格拉在水中的姿態,想像著米格拉或是馬提亞看到的天空。兩個人都在年幼時丟失了重要的東西,但因為丟失了,所以兩人開始相像,他們排斥命運,或是命運排斥他們。他們是兩個質數,雖然遙遠,但是他們都還能被「1」以及自己整除。

  看完這們書的時候,我姊姊用平常的語調問我:「好看嗎?」,老實說,我不知道該說這本書好看還是不好看,或說是我看不懂也不為過。書為什麼會好看呢?因為圓滿的結局,男女主角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還是,因為結局讓人感動萬分,在心中深深刻下一道難以抹滅的文字?「質數的孤獨」應該不屬於兩者中的任何一種,結局淡淡的。相反地,開頭卻較結局強烈。分別帶出艾莉契和馬提亞的遭遇,非常深刻地寫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讓人相當印象深刻。書的結局沒有說明兩人的未來,沒有說明兩人的關係是否健在、或者與另一半的關係是否健在。反倒是用了回憶來填充結局,與開頭呼應著,就好像在說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都已經過去了、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就如我一開始所寫的,我對這本書的感覺很薄弱。我很難寫出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之後我感覺到什麼,但是,這書給我的概念卻很清晰。整本小說中,文字很孤寂、人物角色很孤寂、關係很孤寂,從首到末都不斷提醒著我「這本書要說的就是『孤獨』」。在後段的故事裡,世界卻漸漸地回溫。最後用回憶留下了伏筆,是想說明孤獨不會結束?亦或孤獨總會冰釋?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作家彭樹君在書尾點綴著這一句。一個拒絕命運,一個被命運拒絕,同是孤獨、同是疏遠,意義卻截然不同。整書最讓我回味的,不是書裡孤獨的劇情,反而是書末,作家彭樹君所提的續。「表面上是沉默的,心裡卻大聲呼喊著愛」這句話,應該就是所有寂寞的開始吧?

  看完故事,看完序,看完書本上出現的每一段話、介紹文,有點懂了這本書的評價。是因為大家都是寂寞的個體,懂得寂寞是種哀傷而神祕的情緒,卻又在寂寞的盡頭點亮希望的光,我們不是享受孤獨,而是享受孤獨過後的希望。走在人潮街道上,孤獨醞釀過一陣之後,多希望得到的是一個溫暖、一個懂你並珍視與你相遇的微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