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到片名「兩根槍管」的時候,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取這樣的片名,甚至到影片中段也還搞不清楚這名字的由來。一直到對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才悄悄點出,原來這一切荒唐的事件,都起因於這兩根價值不斐的古董槍。可以說這部電影的鋪陳手法相當高超,而且劇情銜接也環繞著主題運作,相當容易讓人著迷在這無理頭中,故事劇情也算緊湊的電影。

  跟一般電影的不同處,其一就是它獨特的剪接、換鏡方式。有些段落,在換場景的銜接地方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感覺上一片段中的人物正和下一片段中的人物交談,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雖然會產生一些錯覺和疑惑,不過並不會造成劇情混淆,反而讓劇情更加緊密銜接。我特別喜歡的片段是,賭局結束後,湯姆離開牌桌,而整個畫面隨著湯姆的步伐搖搖晃晃,極致地表現出失落的感覺,

  「兩根槍管」整部影片充滿了黑色幽默,從搶案到槍戰,感覺不到那種神經緊繃的緊張的氣息,反而是用很多幽默的手法來呈現劇情。而且戲裡角色很多都少根筋,明明就是相當緊張的時刻,卻還有閒情逸致泡咖啡,真的想要對他大喊:「到底有沒有危機意識啊!」

    為此,特地看了導演的新作「福爾摩斯」,讓我不禁想在兩部片裡做比較。我對Guy Ritchie導演了解的不多,他的作品我也沒有很深的研究,也只看過他兩部作品,可以說是相當陌生。不過,看完「兩根槍管」以及「福爾摩斯」之後,可以找到一些Guy Ritchie導演愛用的手法。像是慢動作的鏡頭,像「兩根槍管」一開始人物介紹的鏡頭,用慢動作搭配旁白,給觀者的印象會很深刻。至於「福爾摩斯」裡更是用了不少,例如福爾摩斯在腦海中思考如何攻擊敵人的時候,慢動作運行福爾摩斯的拳頭,再配上福爾摩斯自己的解說,難免讓我想到兩根槍管的開頭。

  兩部電影運用音樂的方式也有相向的地方。兩部片中都有較為刺激、緊湊的橋段,但是反差很大的是配樂,爆破畫面或槍戰畫面配上與節奏或氣氛相反的音樂,異常的違和感達到一種詭異平衡。「兩根槍管」後段黑人收藏家和藥商槍戰的部分,配上輕快的音樂,拿起兩把來福槍逃走的男人跳下窗台,真是異常地和諧。「福爾摩斯」裡,華生勾到引爆炸彈的鋼線,在噴出的火焰中福爾摩斯不斷閃躲,這時候的配樂卻是提琴獨奏,音樂聽起來有種情緒在其中,但是又跟畫面衝突,再加上慢動作畫面,感覺是畫面正在配合著音樂而不是反之。

  導演Guy Ritchie的幽默方式在兩部片都有相當的份量,尤其黑色幽默,讓人看了真的是不自覺地發笑。「兩根槍管」裡,藥商衝進麻藥廠的屋子時,手裡拿著的是真槍,甚至有火力強大的機關槍,但麻藥廠的人卻拿出空氣槍反擊,讓人不禁想吐槽一翻。「福爾摩斯」裡也有類似的橋段,福爾摩斯和壯漢追打到造船長,壯漢隨手拿起巨槌亂揮,福爾摩斯卻只撿到小榔頭,丟向壯漢也不痛不癢,讓人不想笑也難,而且也讓我想到「兩根槍管」裡的片段。

  雖然「兩根槍管」和「福爾摩斯」都是Guy Ritchie導演的作品,其中都能多少看到導演的特色、風格,但是比較起來得話,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兩根槍管」。怎麼說呢?兩部電影比較起來,「兩根槍管」也許沒有「福爾摩斯」那麼多燈光效果、那麼誇張的場景、衝破肉眼的視覺感受,當然,卡司也不能和現在相比。不過,那種純粹玩弄掌鏡,純粹用剪接、用技巧決勝負的感覺,我比較喜歡。「福爾摩斯」雖然不算太難看,但終究有點商業化,畢竟這是現在的趨勢。

    我並不討厭看商業片,應該說也還滿喜歡體驗視覺上的觀感刺激。當然,我也並不是只看電腦特效,劇情若是不吸引人,聲光特效做再好也不會讓人印象深刻。大一的時候,老師放過很多電影給我們看,都是非常經典的電影,例如黑澤明的電影、其斯勞斯基等導演的作品,每一部都是好電影,拍攝的手法、電影探討的內容,都是相當傑出的電影。我不敢裝作很厲害地說每一部都看得懂,畢竟有些電影剛接觸時,毫無頭緒去了解,也或許是我們還太年輕、沒有太深刻的體會,無法完全理解電影的深度。

  雖然,被稱為經典的電影有它一定的價值,有它一定的水準。不過,我個人覺得,商業化的電影也有存在的必要以及被看的價值。或許有些人很排斥商業片的噱頭,他們認為那是邪門歪道,但其實並非如此。現在特效科技日新月異,CG動畫可以說是無所不能,讓人飛上天際、製作古老的場景、機器人實體化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將人類的夢想都給實現了。這些新的技術是要被運用的,新的技術誕生,新的電影手法也會產生。例如最近風靡全世界的3D立體技術,電影「阿凡達」一推出,震驚了所有觀者的視覺神經。雖然風評兩極化,有些人說很好看,有些人說沒什麼內容,但不可否認的,這正是現在的風潮。跟隨其後的3D電影也陸陸續續推出,「魔鏡夢遊」、「顫慄迷宮3D」等打著3D名號出來的電影,說是噱頭也好、說是風潮也罷,但它就是我們電影新技術的結晶。

  當然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去喜歡商業片、賣弄動畫的電影,但同樣地,我們也無法去要求所有人都必須看黑澤明、其斯勞斯基等等,畢竟我們都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看的電影。我認為兩者都不可或缺,畢竟電影都有它值得一看的地方。如果今天電影少了聲光效果、「芭樂」的劇情、各式各樣的爆破場面,那電影帶給人們的休閒感是不是就少了?每部電影都必須探討艱深難懂的問題,那電影會不會枯燥了一些?反之,電影應該就會變得太簡單吧?現在幾乎每隔一兩週就有好幾部新電影,包括好萊塢、寶萊塢等世界各地的電影,數也數不盡。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不是真的很了解電影,反而覺得電影還有很多我還沒接觸過的、體驗過的,能在電影裡學到的東西也不盡其數。

  「兩根槍管」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喜劇片吧?整部電影充斥著讓人發笑的劇情,說它是喜劇也不為過。一般人對喜劇的印象應該是「看完就忘了」,或是「真是快笑死我了」,想要接著討論下去,也只會變成在討論「某某片段那個人超好笑的」或「真是快笑死我了」。嗯?我說了兩次一樣的話?因為大多數的喜劇給我的印象都是如此。雖然我這麼說了,但也不代表「兩根槍管」裡就擁有非凡的意義在。但是相較於一般喜劇的拍攝手法,包括「純喜劇」、「愛情喜劇」等等,之所以能被稱為經典的就是導演對劇情流程的掌控。就我看過大多數的喜劇,都是單一線軸,故事漸進到結局,最後結局來個完美收場。「兩根槍管」則是主線和數條支線劇情並列進行,在最後來個大總匯,所有的角色都匯集在一塊,劇情節奏明瞭,結尾再舖下一梗。在一九九八年,這部電影能做到這種程度,連現在的人看了仍不嫌老派,「兩根槍管」在當時的電影界可說是相當出類拔萃的電影。

  導演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大腦,其他人就像四肢和器官。導演雖然不是電影的心臟,但是他能夠掌握整部電影的起承轉合、電影的步調、電影的味道。我怎麼會說導演不是電影得心臟?我個人認為導演是掌控電影節奏最重要的人,就好比人的大腦,所以導演是電影的大腦,編劇是心臟應該比較貼切。根據資料,Guy Ritchie是拍MV出生的,在MV業比電影業還發達的英國,Guy Ritchie靠著這「兩根槍管」在電影業界一砲而紅。老師說過,拍電影和拍MV是天差地別的,一個是長片的拍攝手法,要慢慢鋪陳、慢慢帶入故事軸線。一個是要在短短的三到五分鐘,將要表達的畫面、要傳達的視覺效果表現出來。然而,Guy Ritchie在電影「兩根槍管」裡,他不只做到好電影該有的節奏、起承轉合,也看得出Guy Ritchie在電影中融入了MV的元素。

  整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不只是好笑而已,我更喜歡這部電影的節奏感。雖然,我認為不用很認真地探討電影裡面的內容,這群人搶那群、那群人又被另外一群人打劫,很有趣又很活潑的題材,要是認真討論的話,就又太過嚴肅了。上網查了一些資料,Guy Ritchie雖然在「兩根槍管」後的作品評價並不如成名作,也有人說他不行了,不過這其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兩根槍管」在電影史的重要性與突破性,畢竟經典仍就是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