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_F23_20081216052030732.jpg 

 


  所謂的"浮世",語源出自佛教用語,十五世紀以後被解釋為"塵世","俗世",十六世紀以後則意謂妓院、歌舞伎等所有享樂的世界。因為「浮世」 的日語讀法和「憂世」同音,都念做「UKIYO」,意指厭世,到了江戶時代中期,「浮世」被曲解成有些嘲諷和不敬。加上江戶市民生活圈的酒色財氣,「浮世」紛紛被指為風月歡場,所以專門描繪市民歡樂的庶民版畫,就被冠上了「浮世」。期間也有主題之別稱「役者繪」、「相撲繪」、「武者繪」、「名所繪」、「美人畫」等等,也有根據版印技法稱「浮繪」、「丹繪」、「漆繪」、「紅摺繪」、「錦繪」等,只有錦繪一詞通行最久,浮世繪則為現代人的定稱。浮世繪是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一種民間套色版畫,發達於十七世紀下半葉,全勝時期則還要在過一個世紀(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浮世繪可以說是一種民間藝術,它以江戶時代幕府所在地的江戶為製作中心,而江戶市民則為推廣對象,因此浮世繪徹底道盡了江戶人的喜好和江戶人的生活感情。江戶浮世繪版畫最大的特徵,就是題材不出歡樂場所的內容、美人或類似今天的娛樂海報、宣傳單。正因為其最投一般市民所好,製作販售簡直到了泛濫又廉價的地步,隨畫、隨雕、隨印、隨賣,人手一紙,膩了就丟,簡單的說:浮世繪不過是江戶時代,一種大量印製,販賣於街頭,且人人買得起的庶民版畫。


浮世繪的製作
浮世繪的初期形態,實際僅僅是簡易版畫的程度而已,其誕生至典型浮世繪成立,中間將近八十年的摸索,一幅浮世繪作品的完成通常須要繪師、雕師、摺師(刷版師)三者合力製成。畫師先將原畫完成,再由雕刻師將原畫雕刻在二十至三十個櫻花木圖版上,最後是刷版師在各個圖版上塗上不同水彩顏色後,再將圖案印刷在紙上。一個版通常可印兩百張左右。顏色越多,圖版也就越多,過程亦越複雜。或許,我們可以說,畫原圖的是畫家,雕刻師與刷版師則是技術家。

三.浮世繪師
1. 歌川派
  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 日本浮世繪界自一七○○年代直至今日,均深受歌川派的影嚮。始祖是歌川豐春(一七三五~一八一四),生於神奈川縣伊勢原市歌川村,故取名為歌川。豐春的門生人材輩出,初代襲名的豐國、第二代豐廣均留下不少永垂不朽的傑作,豐廣的門生又出現後期給予歐洲印象派畫家很大影嚮的歌川廣重。歌川派可說是江戶時代的傳媒機關,門生們不僅是畫圖刷版而已,他們的海報與宣傳畫單,題材均取自當時的文娛界、演藝界中最風行的主題,再藉之諷刺政治或社會風氣,或報導市井新聞、鎮上的各種活動等等,相當於現代的週刊月刊雜誌,有時還藉著背後的權力操作信息,勢力非常龐大。歌川廣重最有名的作品是「江戶名勝百景」,共有一一八幅。「夕立」是其中一幅。所謂「夕立」意指夏天傍晚時分的驟雨。傾盆大雨通常突如地來,突如地去。廣重以俯瞰的角度,生動地捕捉住橋上被大雨困住路人的狼狽相。

2.繪曆
"繪曆"作家中最著名的是鈴木春信(一七二五~一七七○)。他本來只是個二等畫師,卻因他畫的"繪曆"題材新穎、風格浪漫、創意與眾不同,因此不但在當時風靡一世,更給後世很大影嚮。"繪曆"本就是一些有錢老爺們的遊戲,這些老爺們當然不會吝惜金錢,爭先恐後地找當時著名的畫師畫畫,更向雕刻師、刷版師要求各種新技術。明和年號(一七六四~一七七二)那幾年,終於興起一股"繪曆展覽"熱潮。簡單說來,就是一些有錢又有閒的大爺們,有事沒事就呼朋引類聚集在一起,彼此互相競賽誰的"繪曆"最具創意或最優雅。

3.江戶美人
描寫當代美女,是浮世繪最受歡迎的主題之一。早期單色版畫時代,菱川師宣畫美女是最早贏得喝采的。而六大美人繪師分別是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磨(麻字下是呂字)、溪齋英泉、五渡亭國貞、大蘇芳年。錦繪完成的十八世紀後半,描繪遊女或藝妲還帶有清純的形象,十九世紀初,溪齋英泉與三代歌川豐國(國貞)一出,某種成熟女性的風韻頗獲青睞,評論家認為這是江戶末期頹廢美的象徵。而鈴木春信的美人繪,都富有日常性,畫中通常是複數美人,或聊天,或嬉戲,或在做什麼事。他是一九六五年江戶流行「繪曆」時名馳天下的,之後,短短五年之內,留下六百幅美人繪過世,享年才四十六歲。鈴木春信的美人繪主角大都是天真無邪的少女,鳥居清長的美人繪主角許多都是已婚婦女,而且畫風明朗、健康,毫無病態美人的嬌柔做作。另外,鳥居清長畫的美人,身高都很高,雙腿修長,這跟當時的美人繪畫風迥然不同。
四.浮世繪的外傳及影響
  浮世繪雖具有高度的藝術風格,但因當時的日本人視之為宣傳單或海報,不加以重視,遂於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十九世紀後半),大量流傳到海外。最早有則趣談,說一八五六年某天,有一位畫工在他的工作室中,偶然發現日本所寄來的陶瓷器包裝紙,竟然是一卷《北齋漫畫》,從此逢人便稱讚日本版畫之美。受日本浮世繪影響的印象派畫家,包括了莫內、梵谷、馬奈、雷諾瓦等人。梵谷個人的珍藏品中就有大量的日本歌川派浮世繪。梵谷湛藍的天與金黃的太陽花,可說是取材自日本的浮世繪。其對日本浮世繪的嚮往,可以從兩幅摹自珍藏浮世繪的油畫窺之,一幅是廣重的「大橋驟雨」,另一幅也是廣重的「龜戶梅屋鋪」。像梵谷這樣窮困的畫家都藏有浮世繪,可見浮世繪有多便宜。
  當時浮世繪傳入歐洲,掀起了一股強大的熱潮,浮世繪變成了一種炙手可熱的商品,藝文人士痴迷狂愛,巴黎的日本美術商店更達十數家,而有關日本的洋文著作如雨後春筍,可說是風光了好一段時間呢!浮世繪也大大地影響了印象派畫家,一八六○年開始,藝術家紛紛利用日本圖案,增加效果,兼採浮世繪的豔麗色彩和裝飾性,做出不同以往的表現。一八七四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寫下近代西洋美術思潮最富活力的一頁,不能不想到浮世繪對印象派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浮世繪始終屈居於民間藝術一隅,不像印象派敢向傳統繪畫的權威挑戰。不過浮世繪的庶民題材,卻與印象派追求的市民性格,有不謀而合之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