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33909373536.jpg 

最近赫然的發現這位華裔女性建築師 林瓔 ,是鼎鼎大名的越戰紀念碑設計師,當初看到越戰紀念碑時,黑色的大理石表面映照出士兵們的身影與這些身處現世的我們似乎可以有溝通的世界(可惜網路的照片無法找到),當初讓我看到覺得很震驚,一反紀念碑總是遠遠佇立,偉大而貌不可犯的滿是光榮壯烈者的文字塔,紀念碑是非常重要也不容易的建案,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王大閎登月紀念碑,最終沒有實現很可惜(因為非常的優美),而遑論當時這位女性建築師才21歲

越戰紀念碑,是華裔建築師所設計建造的,不知道在台灣若有個抗戰紀念碑由歐美人士設計,會有很大的反彈嗎?當時在美國議論紛紛,我覺得是非常的不可思議的一個建案,也因為歷史本身終究無法可以被設計所補上的獨特性,跟國籍政治有關的牽扯,村上村樹當初也非常勇敢的去了頒獎典禮,這些勇氣和決擇絕對是非常困難的態度,也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處理和面對的方式,不再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大不大的單一施加方向,這樣一個人的快速成就而要面對的這些極巨大的評論呼聲,好像遠比設計出優秀作品要學習的多很多,(過程中發現林徽因是因為他討厭當時的同期男性作家也叫做林徽音,進而替名林徽因,同時也是中國建築考察文史工作者...為什麼高中以前的歷史通識都沒有提過...)

cm06-1.jpg 

新的作品<傾聽之錐 what is missing?>跟環保議題有很大的關聯,生態的消逝等,我們一直強調卻又似乎嘴上防範的事件罷了,在筒狀裡的聲音影像,我覺得可能還是要到現場親自感受,不然難免有只不過是裝在長筒子裡的影像撥放器罷了吧,這種看法,對於這位女性建築師,個人覺得非常的有趣,也值得敬佩

 

 10012913456b457c034eddb5b3.jpg

林瓔,祖籍福建省閩侯縣,1959年10月5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 Athens, Ohio)。她的家族堪稱書香門第,家族成員均富有文學和藝術細胞。林瓔的曾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己醜科(1889年)進士,歷任浙江海寧、石門、仁和各州縣。他資助青年赴日留學的學生,多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林瓔的祖父林長民曾赴日留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善詩文、工書法,回國後與同學劉崇佑創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並任校長。林瓔的父親林桓精於陶瓷,曾任美國俄亥俄美術學院任院長。母親是一位詩人,曾任俄亥俄大學亞洲和英語文學教授。中國著名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和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林瓔的姑父和姑母。膾炙人口的《與妻書》作者林覺民,亦是該家族中人。

林瓔小時候就展現出數學和藝術方面的天賦。她中學時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畢業後,即被耶魯大學錄取,成為該校建築學院學生,1981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7年,林瓔被耶魯大學授予美術榮譽博士學位。

在耶魯大學上學時,教授們告訴林瓔,你要麼到建築學院學建築,要麼到藝術學院學雕塑,但不能兩者都學。林瓔後來承認,她是建築學院正式學生,但經常偷跑到藝術學院聽雕塑課。由於同時受兩個領域的訓練,這無疑為林瓔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她說:“雕塑是詩,而建築是散文。”

在耶魯大學建築學院讀書的時候,林瓔就喜歡到附近的“林陰墓園”去走走,觀看那裏形形色色的墓碑和雕刻。她說:“那兒有一個渡船船長的墓,墓碑上刻著一條渡船,線條簡單又優美,我就喜歡簡單而不複雜的東西。”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林瓔曾到歐洲考察,走訪了許多墓園,她覺得墓園設計也是一項專門的學問,所以在四年級的時候將墳墓建築列為自己的選修課。

 

what is missing 傾聽之錐

new work ) _http://www.youtube.com/watch?v=1jCGiSDfIAM&feature=player_embedd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zuacd101 的頭像
    yzuacd101

    全新開始小西組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