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聲光效果玩的震撼的一部作品
最大的特色是即時與舞者的肢體動作做互動的聲光效果,而非舞台表演總習慣的事先安排影像、燈光、聲響
不得不驚嘆編寫這套電腦即時互動軟體的Frieder Weiss

在一開始的舞台設計,一個傾斜的方型白板架設在舞台中央
不得不令我聯想到雲門舞集即將上演的"屋漏痕"
當舞作一開始,即時互動影光裝置隨著舞者的移動,在舞者身邊出現移動式的黑影,到是頗有書法書寫的運筆意涵
這令我聯想到雲門舞集的行書三部曲,如果那用舞動的身軀展現書法的神韻能用這樣的互動影音,會不會讓觀眾更知道當時舞的是那個字、想要傳達的意念呢?
不過這麼一個實驗性質濃厚的舞團,竟讓我聯想到如此華人色彩濃厚的舞團,可能也說明了現代舞的變化與多元

2009年這作品曾加入BAM Next Wave Festival
網路上看預告時,並沒有想觀看的念頭
http://www.bam.org/view.aspx?pid=1274
來台北演出的國外現代舞團體實在不多
我這才終於進場了

舞作在前半段,的確因為它驚人的聲光效果吸引我的注意
不過看到後半段,我已經有些彈性疲乏了
這作品因為驚人的聲光效果,卻也侷限了作品的藝術性與更深層的意涵
舞者的舞蹈反而成了最小的一塊,也因為燈光的影響,反而很多舞蹈姿體的細節看不清楚了
這點,Gideon Obarzanek在演出後的座談說了不少
他認為是因為人體的大小不會改變,我到認為是因為過度使用聲光效果,而讓聲光串位了
如果能更小心的使用這樣的聲光效果,應該不至於宣兵奪主

這段令我印象深刻,像在看恐怖片般的噁心
不過到讓我想到金庸小說,總有被萬隻螞蟻般入侵的形容,不是嗎?


只是這作品想要探討的深刻哲學議題–生、逃離內在的黑暗、死亡、性與渴望…等
到令我感覺只是為了在闡述作品藝術性的"說法"罷了,實在很難讓觀眾有這樣的感受
Gideon Obarzanek在演出後的座談也暗示了,之前的小品Glow,也使用這樣的聲光效果,卻是他認為比較滿意的作品
我想這作品最後呈現出藝術性不夠高,人退為最小的舞台焦點的結果,應該令他重新思考他想要呈現的藝術為何
或許是如此,他的下一部作品回歸到的原始樸實的元素,用18世紀的紙、木頭、繩索做創作的元素
好一個大的反差,卻不令人意外這樣的發展與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