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熾愛這部片我看了兩次,因為說真的,第一次我看不太懂… =(

 

  第一次我看這部片時,我覺得它有點悶,而網路版本的簡體字又讓我的思考時間遲疑了幾秒,所以在我第一次看熾愛時,我將他解讀成:[ㄧ部同志片]。

不過,當我決定再看它第二次時,它給了我ㄧ種渾然不同的感覺,有點鼻酸,又有傾羨,那刻才發現影片中處理感情的細膩程度,其實可以重擊觀者的心。

 

  這部片,很深也很淺的道出了愛情與友情兩大關係,而親情,卻並沒有刻意提及,在愛情的領域裡,有同性相戀,也有異性相愛,有暗戀、熱戀,也有出軌,在這少少的一群人中,就有如此不同類別的愛情出現在這之中,那廣及整個社會,必有更多的故事在產生,愛情,從來就不是課本裡出現的教材,卻是每個人ㄧ生必經歷的ㄧ課,在主觀的社會裡,男生就必須愛女生,為什麼?如果同性之間相戀,則會被視為不可取,譬如<熾愛>中,羅倫佐的父親,因為其兒子性向的偏移,使他們分歧多年,不過他的父親其實很愛很愛他的兒子,在最後骨灰仍照舊羅倫佐的意思將予火化那段即可以看出,ㄧ個父親因為愛而尊重兒子往生的意念,但是,如果我是羅倫佐,我會更希望我的父親,能在我有生之年,尊重我的愛情觀,祝福我的戀情。

 

  我拉了我的朋友陪我ㄧ起看"熾愛",但當他發現這部片可能是部男同志片時,他選擇了拒絕觀看,這讓我頓時明白,在這個社會裏,其實還是有許多人,無法接受同性間彼此相愛的事實,而曾經我覺得,同志間的愛情就像大螢幕裏的劇情,轟轟烈烈,在所不惜,然而,對我而言,或許這ㄧ輩子都不可能出現在我身邊,所以我從來沒有認真去思考過其可不可行,也沒有確切的去感覺,這有多不可思議。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周圍也接觸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人,如此螢幕情結,卻很真實的出現在我身邊,同志戀情,就這樣很直接的,發生在我不只一個的朋友身上,不只女性,也有男性,就在他們與我坦白的那刻起,我清楚的發現,其實只要彼此相愛,就夠了。

 

  當安東尼歐在和達維抱怨無法離開安潔莉卡時,達維說了ㄧ句:[那我能嗎?]這讓我紅了眼框。

 

  兩個人因為相愛而在ㄧ起,因為不相愛而分開,不過,倘若彼此相愛卻不能在ㄧ起,是最令我難過的。雖然童話裡的公主與王子永遠幸福快樂的在ㄧ起,但現實並非童話,你我都知道永遠這個名詞有多麼搖不可及,不僅是愛情,甚至親情也是如此,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摯愛的人離開,不論是分手別離,或者是生離死別,羅倫佐突然地離去,對於任何愛他的人而言,都是一個殘酷的打擊,卻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達維讓我看見了我無法做到的堅強。看完熾愛後,我很認真的想,如果有一天我最深愛的人,不論是親人或是朋友,如此驟然的離去,我是否能有劇中這群人的勇敢呢?或許答案是否定的吧,我想我還沒有足夠的歷練去承受這個變化,而他們卻做到了,當我看見他們在與羅倫佐道別最後ㄧ面時,由原本的悲傷,轉換成一種輕鬆自在的笑容,我覺得好偉大,也好溫馨,雖然我沒有把握有一天我做得到,但我卻希望有一天我身邊的人也可以用笑容歡送我的離開。

 

  這部片的友情,讓我傾羨。

 

  友情對很多人來說,是ㄧ股很特別的力量,不論在哪裡跌倒或受傷,都會有股力量在後面支持與鼓勵,對我而言,也是如此,而對於"熾愛",如此力量,更是令人深刻,特別是羅倫佐的離開與安東尼歐的出軌。

 

  妮維爾是ㄧ個看不慣自己朋友受委屈而會出頭罵對方的人,而每個人的身邊常常有如此般的角色,或許自己也正在扮演著,縱使愛情裡應當沒有分誰對誰錯,但我們永遠都會想要為自己的朋友出一口氣,或許蘿拉的朋友,也會如此吧。然而,朋友豈不是如此呢?在你難過無助時陪伴打氣,在你受傷委屈時訴苦出氣,在這部片裡,友情適時的發揮,讓人覺得,熾愛裡的任何一個角色,即使他們失去了什麼,他們也都不是孤單的。

 

  我覺得羅倫佐雖然很年輕就離開,當回過頭來看,他擁有了ㄧ個很愛他的人、他愛的人,以及ㄧ群愛他的朋友(或許還有一個愛他的父親),其實也就足夠了吧!

 

  我想,這部片會讓人如此深刻,或許是因為其中沒有許多誇大的劇情,也沒有什麼不可思義的驚喜橋段,許許多多都是ㄧ般市井小民周圍可能發生的情節,ㄧ群死黨、一段戀情、一個別離、一次背叛,甚至是ㄧ位起初不能原諒而最後選擇接受的父親,這些都是或許曾經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可能,卻被導演以一種很細膩的情感靜靜的拍出,然後配合著夕陽,再靜靜的落幕,留給觀者的,則是很平靜的沉澱,與細膩的咀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zuacd101 的頭像
    yzuacd101

    全新開始小西組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