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永遠只能被一或本身所整除,沒有其他的因數,縱使如此靠近,卻也不屬於任何人,質數除了孤獨外,更添加了些許神秘的封閉性,就像故事裡的兩個主角,以質數來比喻的這一個故事,或許是再適合而不過了吧。

 

  開頭說:【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青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艾莉契和馬提亞都有著愛他們與關心他們的父母,雖然愛利契討厭滑雪而傷了一條腿,但從之後父親的態度裡,可以看出她的父親對愛莉契還是有著深深的父愛與歉疚,而馬提亞對於妹妹米拉格的失蹤感到愧疚,但書中並沒有刻意提及父母對馬提亞的嚴厲指責,而是將所有的愛更加注在他身上,縱使他們在童年的日子裡出現了一些插曲,但也不代表,他們成為了不幸運的小孩。 

 

  曾經有人跟我說,[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是周遭氛圍使然,是一個人的境地而非一群人;然而,"寂寞"卻是內心所感覺的,"孤獨"不一定是代表"寂寞",也不代表不快樂。 因為愛莉契與馬提亞的行為或外貌有所異樣,這造成他們的周圍吸引了"孤獨"的分子,但我卻覺得,"寂寞"卻只發生在愛莉契身上。她孤獨,也同時渴望依賴,所以對於薇歐拉的親近感到喜悅,當然也為了她的驟然離去而憤怒。 但馬提亞雖然孤獨,卻不讓人覺得他寂寞。

 

  我想人或許可以享受孤獨,卻無法接受寂寞吧。

 

  或許他們是兩個脆弱的大人,但不如說他們是倔強的吧! 愛莉契的婚姻失敗,馬提亞遠赴他鄉,他們對於逆境的堅強承受,卻也倔強的不與家裡的人訴苦與回應關心,這讓同樣是求學異鄉與身為女性的我,感到一絲的不捨與感慨。愛莉契面對所有女人在接受婚姻後必須承受的壓力-生育,雖然現在的社會傳宗接代沒有傳統社會的嚴重束縛,但觀念也沒有因此而淘汰,當我看到愛莉契與法比歐的狀況,她不希望用自己的身體孕育另一個生命卻被駁斥,讓我替愛莉契感到絲許難過,難道愛一個人就無法保持自身完整,就必須要隨附他人而生嗎? 就我看來,馬提亞是因為賭氣而選擇離開,所以他也不懂為什麼要隻身前往異鄉,身處遠方的馬提亞對於父親的關心,也總是平靜應諾,就像我們這群在異鄉的孩子,對於父母的關心電話總是拉不下臉說句愛他們的話語,總要等到回家時,才發現父親的頭髮好像又白了些,母親的記憶好像又緩了點,倔強伴隨他們成長,也因為倔強的個性,阻礙了愛莉契與馬提亞兩人,即使彼此相愛,卻不願意低頭承認靠近。

  這一整部故事,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哀愁,想要卻始終無法靠近,似乎是這整部故事的核心。

 

  丹尼斯偷偷愛戀著馬提亞,卻只能選擇默默的待在他的身旁,靜靜地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愛莉契在身上刺著紫羅蘭,明顯看出她有多渴望著友情,但最後卻難過地想又刀子去除這諷刺的標誌;娜蒂亞與馬提亞稍縱即逝的火花;甚至是主角,愛莉契與馬提亞,他們的際遇如此的相似,而相處也是如此的自然,似乎很靠近卻又無法真的接觸。

 

  質數是孤獨的,但其實也只是自己甘願一直當質數吧!

 

  或許馬提亞和艾莉契對於自己的不完全感到不滿意,所以害怕了給予,也就卻步了愛的期待。 他們期待著愛,卻選擇保護著自己,不知道任何感情挫敗會有多大的打擊,他們也珍惜著現在,怕任何失誤的決定可能無法挽回,當不再是情人的他們,是否能再找回最初最真的友情。

 

  質數是一與本身,或許如此是孤獨的,孿生質數的中間有間隔的雙質數,但如果自己願意改變一點點,加一或減一,就不再是孤獨的質數,而是可以被更多的數整除,可能就不孤獨了吧。

 

  灰色卻柔和的文字,讓我沉浸在Paolo設定的情境中,距離的拉扯,劇情的起伏,令人感受到淺淺的抑鬱與難耐,很適合在寒冷的晚上閱讀,讓孤獨的氣氛更深入而且直接。

 

  不過,最後兩人雖然還是無法相戀,彼此擴然昂首的分開,縱使沒有理想王子公主的幸福結局,結局卻沉穩踏實,秉著一貫灰色的風格到最後,但我卻在最後一頁,隱約感覺到些許的色彩,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全書共有1783頁,卻是一本不厚的書,作者很細心的用質數為頁數,記得以前算數學時,最喜歡遇到的就是質數,因數只有一與本身,顯得格外單純簡單,而因為質數無法被除盡,所以更容易讓人去記得它的數字,對我而言,質數比其他數字都還要特別,因為它的不特別。

 

  <真實的人生有時候就跟數字一樣,複雜,而且一點也不明確。>

  

  這句話出自於一本也是跟數學有關的小說-<深夜小狗的神祕習題>,主角克里斯多弗,是個自閉症兒童,也對數學邏輯充滿興趣,尤其是質數。 推薦給喜歡看數學類小說的人,可以去看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