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一詞對於幼童時期的我大概想到的就是生物課中自然生態的一種形式一種改變,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可能就會猜想是人生中的一些大轉辨或是突破瓶頸的一種過程,「蛻變」可能是美好,可能是轉變,甚至是醜陋的經歷又或者是痛苦的開始亦是痛苦的結束。

已經多久沒有看世界文學了,愛上翻譯小說的那一刻,我好像已許久沒有接觸像這樣經典又短篇的文章,對於卡夫卡的文章,我更是第一次接觸,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文字雖然都不是太困難,但背後所象徵是很有深度的,讀個一遍兩遍或許還是不能很懂意思,必須了解一些卡夫卡的生活背景,才更能與他的作品間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其實一開始,我以為作者只是用一種比喻手法來描寫長期獨立支撐家計的戈勒各爾,因為身心的勞累累得沒有喘息的機會來描寫他,但我錯了,如同神話一般,故事中的戈勒各爾真的變成巨大的毒蟲,這讓我很想知道這故事接下來的劇情,畢竟和我原本猜想的發展結果有一些落差,又或許是因為我沒想過這本書是用這種有趣的方式來作為揭幕,於是我就一頁頁期待的看下去。

對他的工作有一種說不出的負責,除了對上司、還有他的家人,他擔心他的上司責怪他的父母。因為擔心的事瞬間變好多,使他不斷的床上掙扎,想趕上火車,但是身軀的變化讓他變的無法隨意的操控自己,故事的前半部在敘述他變成一隻蟲後,他內心對他平日的使命、工作,表現出一種極有責任感的態度。我覺得這是很諷刺的比喻也是很真實的寫照,在他成為毒蟲之後,發現真正的自我卻是擾亂自己看家人的毒蟲,很現實也很悲哀的事實。

故事的後半段當她更加惡化,他的家人當然是更加不能接受的,但他們至少還願意將這隻蟲視為一家人,但是在戈勒各爾的內心哩,他對這個家對他的家人仍是有愛存在的,人與人相處久了,有時候其實會有一種莫名的依賴感,更別說是天天相處在一起的家人,雖然他無法與他們相處在一起,只因為自己變成一隻毒蟲就被家人拒千里之外,我想故事中的戈勒各爾的內心是何等的難受、煎熬。

在這裡好像也看到人與人之間隔閡的問題,有時候想跟對方說的話,我們不敢當面說出,久而久之感覺距離就慢慢的增大,有時候那種令人猜不透的心思雖然看似神秘,但是有時候說出來彼此了解解釋後,心理的疙瘩好像就少了一些,我覺得對於父母亦是如此,有時候你刻意瞞著他們一些事情,但是在自己受傷後,想想父母曾經給我們的建議,都會覺得自己很不愛惜自己,同時對他們感覺也是一種傷害,畢竟他們都是愛我們的,有時候太固執真的好像會害了自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了解真的是重要的,只是要怎麼試著表達是我覺得比較難也是我正在學習的部份。

        「流刑地」中的士官平鋪直敘的報告著刑具的用法,聽起來是很無趣但是執行起來卻是如此的殘忍。雖然這個故事敘述的很平鋪直述,但為了讓故事增加一點樂趣,我不經在腦海裡幻想起那樣的劇情,不同於戲劇中古代的一些宮廷所對犯人做的處罰,「流刑地」裡的劇情是更加的慘烈但是確是另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處置方式,若真的用力去想像一下真的有點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文中旅行者發言的機會極少,一直到最後士官才讓他發問,雖然這讓故事的中間有的無趣的感覺,因為都是一直平淡的敘述,但我萬萬也沒想到這確是這個故事轉折的一個高潮點,旅行者最終反對這種判刑法,全場的人好似也只有士官事一直非常贊成如此漫長又煎熬的判刑法,後來機器故障後他親自上了刑台真是可怕,前面介紹了這麼久,讓我一點也沒想到他最後會這麼做,一直到死他都和活著的時候一樣面孔充滿自信,士官長這麼做雖然很嚇人,但是在這裡我看到一種堅持的態度,說真的沒有人說他對或錯,但是那種堅決的心態是驚人的。

但是在這本書裡我比較喜歡的還是「蛻變」一篇,或許是他的手法吸引了我吧!用很多象徵手法來說故事,可以引發讀者比較多的聯想和想像,而且可以想到比較多的背後意義,想像給人的感覺是多彩的是自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