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拉

 

搞啥

當初再挑片時,想到既然都要去台北了,何不多看幾部?所以推算了時間之後,決定接連看兩部電影。我們挑選了在信義威秀影城的《湖底的小王子》,以及西門町新光影城的《母獅的牢籠》。當時我故意挑兩部性質相似的電影,同時在探討女同志議題的影片為出發點,想在兩部電影中找到一些共通點。只是沒想到,兩部影片的共通處,幾乎整場電影都看得到。可以說是出乎我的意料,不過,該說是巧合?還是,這就是現代女性同志正在發生的議題?

《湖底的小王子》的情節,是描訴女主角與家裡請來的女傭之間的感情故事。富家千金拉拉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傭艾琳是一對戀人,並一起計畫著總有一天兩人將回到艾琳的家鄉巴拉圭過兩人生活,典當家裡的財務以作為資金。但是艾琳卻遲遲無法下定離開的決心,半推半就之餘,拉拉竟發現艾琳與父親的不純關係。拉拉痛下殺心,毒殺了自己的父親,獨自一人來到了巴拉圭。而留在宅邸的女傭艾琳則被冠上兇殺之名,頂替了拉拉進了女子監獄。

另一部電影《母失的牢籠》,劇情纏訴女大學生茱莉亞因謀殺男友之嫌入獄,而在獄中生下了小孩湯瑪士,與獄中好友、小孩一起生活的故事。茱莉亞入獄後,過沒多久,胎中的小孩出生了。這孩子能夠跟隨著茱莉亞直到他四歲,在獄中一起生活,這成了茱莉亞在這牢籠中的支柱。而相對於獄外的人,包含為她辯護的律師、母親、同為嫌疑犯入獄的男友的朋友,卻一味傷害她、裝模作樣的男人,獄中的好友瑪莎成了最支持她、幫助她的人,兩人也發展成了同性之愛。直到她的小孩被迫離開她、離開監獄,茱莉亞開始有了轉變。

兩部片子最大的共通點,當然也就是在談論『女同志』這件事。就算是風氣開放的現代,對於同志之愛仍就是有著一種批判、責備在。雖然今日已有許多書、電影在探討這個議題,但仍就是社會中的次等愛,不被接受的一環。雖然兩片中都有提到同性之戀,但是描訴的方式並不一樣。在《湖底的小王子》中,兩人的愛非常的濃烈,濃烈之餘又有一點節外生枝。在艾琳身上可以見到,雖然她愛著同樣身為女人的拉拉,卻仍然有著對異性愛的渴望,相較於拉拉的愛又多了一些對男性的慾望。反觀《母獅的牢籠》,在茱莉亞失落無助時,瑪莎給了她一個深深的吻,深沉地卻也淡淡地輕描,不會像《湖底的小王子》那般烈火一般,反而是將愛這事,著重在於茱莉亞對兒子的愛上面。

再來的共通點就是『監獄』。不論是在《湖底的小王子》中,艾琳代替拉拉進到監獄中;或是《母獅的牢籠》中,茱莉亞因為謀殺之嫌入獄,兩者都鮮明地刻畫了『監獄』這個角色。而這『監獄』就像是在透露著一種結果,或是一種到達結果前的過程。可以試著推敲說,對於同性之愛這件事,就像是被社會這牢籠所困住一邊,無法自由、必定分離。

在『監獄』之後的就是『逃獄』這件事。《湖底的小王子》為了真愛、為了自由逃獄;《母獅的牢籠》為了與兒子重逢、為了生活的重心逃獄。這都象徵著找到真實的自我,脫離這束縛的牢籠,創立新的世界、新的人生。兩者都逃到了別的國籍、邊界去,意味著自由的未來。不過不同的是,《湖底的小王子》中的拉拉與艾琳是回到巴拉桂、艾琳的家鄉。而《母獅的牢籠》的茱莉亞則是帶著兒子湯瑪士到從未去過的新國土。這兩件事是否也象徵著什麼?

然後兩者都對『生』有所描訴。女人必須面臨的事件之一,就是『生育』這件事。《湖底的小王子》中有一段在回顧艾琳曾懷過親生父親的小孩,痛苦、掙扎、輿論譴責,最後的死胎、與艾琳帶著孩子在湖中徘徊、拋棄,在『生育』的過程艾琳飽受了無盡的痛苦。相較在《母獅的牢籠》中,茱莉亞雖然曾一度想要放棄肚子裡的孩子,但後來的茱莉亞卻在孩子的身上找到了幸福,找到她生命的全部。這就是男人無法體認的痛苦、也同是是男人無法體認的快樂。

雖然兩部電影的共通點很多,也還有些無法一一列出的類似情節,例如牢房中的安檢、片中死傷的都是男人等等。而兩者最大的差異點,就是電影情節的描訴方式。《湖底的小王子》的行徑方式是採跳躍式的時間軸,『拉拉的父親被殺』和『拉拉的父親未被殺』這兩段時間中來回跳躍,這樣讓電影的劇情較為緊湊,不過剛開始會讓人一頭霧水,直到後面才漸漸明朗。《母獅的牢籠》就是採說故事的方式,直線前進的時間軸,從無到有,漸漸帶入故事主軸,然人比較容易懂故事劇情。不過對於茱莉亞打官司的部分則是淺淺帶過,故是重心擺在她和孩子的互動上。電影步調比較緩慢,但是人物劇情就會較為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