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的孤獨

作者:保羅裘唐諾

 

    一開始看到書名,我還以為會是一本討論數學世界裡浩瀚無遺的書,但是一拿在手上、翻開,就掉進故事接著停不下來了。

    幾段看似不相干的故事,越讀就越互相拉扯,你的她是他的她、我的他是他的你,雖然這種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也圍繞在我們周遭,但發現時還是不禁為這巧合感到驚訝,就好像是每一個分開獨立的人,相互之間又被牽連在一塊兒,就用我們背後的故事,把我們若有似無的繫在一起,我喜歡這種巧合,因為我總會認為現在每一件事情都會去促成另一件事情的產生,那一連串的緊緊相扣在充實我。

    而說到孤單,即使不可能一個人會完全沒有跟他相關的另一個人,沒有人會是絕對孤單的,但孤單是一種比較客觀的狀態,像故事裡面的馬提亞,他也許不覺得他自己是孤單的,而是他總是一個人或是說他比較偏好一個人,所以在外在的世界他被認為是孤單的,(我在大二上學期好像很常幹這種事,常常一個人行動,看起來的確是個孤單的行人,但其實我不一定認為我是孤單的。)所以孤單說穿了就是旁人加諸於你的一種同情,單獨才是實在的狀態。

  我始終不懂艾莉契為了讓馬提亞放心去念博士而撒謊這件事,如果當初艾莉契沒有和那個醫生認識,她還會說出一樣的話嗎?還是因為有人接受她的孤單,而讓艾莉契覺得不是非馬提亞不可?說的更浪漫一點,艾莉契愛瑪提亞比愛自己多。這種事情並不是只存在於故事小說裏面,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一些原因而放棄自己(不如說是壓抑。)原本的渴望,這樣的人也許是寂寞的,因為只要說詞不一樣,結果馬上就會三百六十度的改變,有可能馬提亞就會留在艾莉契身邊了,也許艾莉契就能繼續專心愛著馬提亞……

    我不一定能了解馬提亞的心情,因為我也不是天才類型的人,也不是能像他這樣覺得不需要朋友的獨立;也許,我比較能貼近艾莉契的心情,當我每次自以為被拋下的時候,(雖不至於到她那般程度的讓我同情。)就像是一個無助的孩子,想抓住什麼去依靠著,用我依附著的東西讓自己看起來不是太孤單,甚至依賴於其,就像艾莉契雖然不太喜歡薇歐拉,卻也曾因為薇歐拉多關注她而願意在身上刺上代表薇歐拉的紫羅蘭,因為艾莉契渴望得到更多薇歐拉的目光,她以為這麼做會讓薇歐拉開心而給她更多。我覺得幾乎大部分的人都像艾莉契一樣,願意為了某個曾經給你一點關注的人做出一些什麼,為了就是贏得更多關注,我也曾經如此,即使那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就像艾莉契本來要刺的是玫瑰,卻也改成紫羅蘭一樣。)雖然這樣看起來是多麼愚蠢、不成熟,但是如果改變一些事情就能得到對方的一點目光,我還是願意成為我口中那個愚蠢又不成熟的人。

  其實看完這本書之後,第一時間想起的是那個有趣又孤單的質數理論,馬提亞說他和艾莉契有可能分別是兩個質數,那樣的孤獨、那樣的相互遙遠、那樣的相似,(我本來還打算去對那串數字做長除法,突然覺得這好像太白痴了)我忽然也想成為一個質數,想要成為一個獨特、又孤單的人……

    丹尼斯是我最喜歡的角色,雖然他出場次數非常少。他離開馬提亞的時候,就是艾莉契闖進馬提亞世界的時候,他還沒讓馬提亞了解他的秘密,艾莉契就闖進來了,即使他知道這麼一天終究會到來,所以他總是想讓馬提亞知道他的秘密,甚至想用相同的方式去了解馬提亞的秘密(就是用玻璃割傷自己),只是這一切都來不及發生,就因為艾莉契而沒了他和馬提亞的接下來。對於馬提亞來說,艾莉契跟丹尼斯之間的差別是什麼?我想是艾莉契因為有了歐薇拉當靠山,有了膽子也急於與馬提亞建立關係,不像丹尼斯像個小女孩一樣,好像只要安安靜靜的待在馬提亞身邊就好,但是馬提亞也很在乎丹尼斯,尤其當他意識到原來也需要對丹尼斯名字叫三聲的距離,但後來丹尼斯也離開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就像米格拉消失在深夜裡的公園一樣。到最後丹尼斯雖然也在酒吧、小燈得到發洩,他們說有「圈子」在保護著,大家都是孤單的,卻感到自在,對我眼裡看來,那不過是一種蓋過事實的逃避藉口罷了,就像有一種人朋友很多,但是能找到當你半夜三點半難過想說話,卻不知道該找誰一樣,用外在的熱鬧歡愉掩飾心裏的孤寂,就像有人唱過:「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當我看到丹尼斯在馬提拉講完電話後,還不肯馬上掛電話,聆聽那頭的靜默時,讓我想到之前我讀過一篇文章,一對情侶之間的電話,結束總是女孩先掛電話,有次女孩晚了幾秒,於是問:「你怎麼不掛電話呢?」男孩回答:「我不願意讓你聽到我離開的聲音。」後來的我總是默默紀錄電話裡的對方掛電話的先後。而丹尼斯的心也隨著那一陣靜默悄悄地崩解,對於心裡對於馬提拉的那個部份,也跟著那離開的聲音離開了,縱使他用大笑掩飾了很多脆弱的部份,於是我看著丹尼斯,心也跟著痛了起來……

    我認為艾莉契對於馬提拉,相較於法比歐對於艾莉契,似乎有一點相似,前者都是主動性且有些霸道地進入對方的世界,而後者總是沒有抗拒地緩緩接受,他們都在彼此一些特性找到自己的不完美,但是好像有對方就能補救一樣。

    看到最後,艾莉契躺在鵝卵石上,看著天空微笑,她只要一點點努力,就可以自己爬起來了!這幕讓我想到「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電影的結局,雖然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故事,但是都是經過了好一番掙扎才得到「堅強」的回報,艾莉契是不再有任何期待的那種堅強,她不期待法比歐或是馬提拉的手將她從自以為的河水中拉起,因為她知道自己能完成這件事情,是一種孤單卻背後心酸的堅強;相對於「蒙」劇女主角的堅強,則是一種由無奈及重創的悲痛心情建構出的。一樣都是堅強,艾莉契比較讓我有共鳴,可能電影中的劇情於我遙不可及、無法相信,這一種細膩的關係交流、愛人與被愛、失去及獲得、一切的一切來來去去,接著擦身而過的故事,在身邊也發生過,而每次當我想起誰也曾經給我一個故事,給我過心底湖面的波動,給我搞不清楚是好是壞的結局,我都願意正視著它帶給我的不論是孤單還是寂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uacd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